太重资讯

news

媒体聚焦

媒体关注 | 山西日报今日多篇报道聚焦太重

发布时间:2023-06-25 浏览量:

6月24日,山西日报头版及四版整版多篇报道纷纷聚焦太重集团,深入报道了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太重六年间的巨大变化。太重集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用实际行动回应着领袖的殷殷嘱托。作为省内唯一“双链主”企业,太重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前沿业绩突出,蔚然形成千帆奋竞、全面创新的生动局面,受到了主流媒体的关注。


山西日报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驰骋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夏至始,万物极。

“车轮厂二线单月精加工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5月加工产量较上月提高了13%,产品远销到60余个国家和地区,交付率100%。”

6月21日上午,面对记者采访,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显贺指着手中月度统计表上的数据对比栏侃侃而谈,充满自信。

2013年成立的太原重工轨道公司,是有着70多年历史、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开路先锋”的太重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也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家可以同时生产轨道交通全谱系车轮、车轴、轮对、齿轮箱以及轮对集成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制造基地。

“用好我国交通发展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创出更大的天地。”2017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对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寄予厚望。

恳切教诲盛放灼灼光华。企业将改革创新和精益管理当作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6年来,太原重工轨道公司提升产量、拓宽销路、打响品牌的步伐愈发坚定。如今,该公司主要经营指标明显上升,相较2017年,营业收入增长46%,利润增长143%,产值增长49%,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22%。

成果兑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动轮轴,现已装至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综合检测车,有望成为该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实力彰显,自山西发出满载太重轮对的中欧班列,抵达德国杜伊斯堡站,是企业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全球化产业布局的铿锵步履。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目前,企业依托太重集团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了由1个省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和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和4个联合实验室组成的综合性科研创新平台,成果向“高能级”迈进。开展微合金元素对车轮热拉伸性能影响研究,试制出满足AAR标准的重载D级钢车轮;突破德铁车轴Mo喷涂工艺和独联体国家车轴深滚压工艺技术,为高端车轴业务开发提供支撑;完成国内首创的车轮浸入式淬火技术研究,解决小批量异型产品热处理难题……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成,让太重轮轴竞争实力提升、产品供不应求。

“面前这个自动冲孔压机是企业智能化改造的重点项目,职工只需监控系统指标变化情况即可,工作强度和环境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该项目中各型设备国产化率达99.9%以上,几台主要车轮锻造压机完全由太重自行研发、设计、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6月22日,太原重工轨道公司车轮一厂热加工工部主任李永政在设备操控室接受采访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以项目升级改造为契机,太原重工轨道公司不断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提高软件应用、数据管理等数字化能力。李永政口中的冲孔压机通过智能升级改造,不仅可使部件使用寿命延长,而且大大提高了系统控制的稳定性,契合我省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发展方向。

加快各产线智能升级成为企业扩大战略布局的关键,也带动公司生产能力逐步提升。车轮热线锻轧刷新了单小时73件、单班829件、单月产量43351件的历史最高纪录,创造出不到1分钟就可以热态锻造成型1件火车车轮的太重速度;轮对单季度产量创历史最高。

面对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传统生产方式面临瓶颈,在太重集团党委的带领下,太原重工轨道公司一边探索智能化改造,一边向精益管理要效益。企业不断扩大精益管理的范围,力求以最节约、最有效的方式产出高质量产品,企业转型升级的动能强劲有力。

智能生产线是典型的批量化连续性生产,设备精益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太原重工轨道公司按照“准时制生产”要求,对产品生产时间准确判断,严格规定辅材、模具、热态量具的到位时间,实现专人跟踪。此外,企业还设立“破纪录奖励”“单班产量阶梯价”等激励措施,增大奖惩力度,提高全员积极性,全面保证设备高效稳定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为我们奋勇前行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太重将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领域,当好‘链主’强龙头,向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驰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太重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珍堂掷地有声地说。


山西日报

特写1 “智造”赋能 转型升级

6月14日,参观者走进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车轮一厂,现场机器轰鸣,热浪奔涌。快步进入位于车间二层的环形炉控制室,却是清爽宜人,盆栽树木点缀其间,几名工人正坐在数控台前紧盯实时生产数据,不时用对讲机与其他点位的同事沟通。

“以前需要手动操作轧机生产,非常累,生产线经过智能化改造后,实现了有人值守、无人操作。工人们只需坐在控制室盯紧屏幕上各项生产数据,随时微调即可。”热加工工部主任李永政自豪地说,如今工作环境好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今后“太重制造”将沿着“一带一路”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在环形炉控制室,俯瞰窗外火热的生产现场,只见锯切、加热、预成型、成型、轧制、压弯各工序井然有序,智能高效的生产场景令参观者啧啧称赞。

在生产现场,一台“世界唯一在用七辊车轮卧式轧机”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这台轧机1959年投入使用,本事可不得了。机架和外壳没变,经过国产化升级改造后,已经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目前所有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李永政说。

2021年,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太原重工轨道公司决定对已有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当年就完成了整个生产线的升级改造,首开自行设计、搬迁、安装、调试的先河,并于今年初成功生产出首片热轧车轮,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业界奇迹。

据介绍,改造后的轧机不仅加入了传感设备,还将驱动的直流调速电机更新为变频调速电机,速度更快,驱动能力更强。“想让它轧到什么程度都可以快速、高效、精准完成。”以前生产一片车轮需要一分半钟,现在只需要40多秒。材料利用率从之前的60%提高到现在的75%以上。物流传输、信息传递完全实现智能化运行,而且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小批量生产,生产范围包括火车轮、工矿轮、齿轮等。

俯瞰窗外,流水线上一片片锃光瓦亮的车轮正快速产出,等待装车发货。控制室里,参观者依然兴趣盎然,仔细倾听着、品味着“太重制造”自主创新的故事……


特写2 一片车轮 三看其美

6月14日,暑气已盛,记者走进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车轮厂二线生产车间,只见一排排银灰色车轮陈列有序,即将作为高铁之足奔驰于世界各地,闪耀中国制造的熠熠光华。

沿着几百米长的车轮生产线望去,智能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机械手和转运小车包揽了坯料的转运以及上料下料,信息系统全程记载着车轮的锻轧成型过程,车轮的质量监测、物料追踪以及操作控制已基本由电脑代替。一路走来,记者不断感受着这座重器工厂创造的车轮之美。

速度之快,是其一美。从时速250公里到时速350公里,再到时速400公里,企业的动车组轮轴制造技术持续创造着更快的“太重速度”。与此同时,生产的速度也在持续提升,“二线生产车间的这条自动化生产线不到一分钟就能生产一片车轮,单月最高总产量可超4万片,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车轮生产线。”车轮厂二线锻轧工部主办张宝宝自豪地说。

精度之高,是其二美。去年2月,“智造”车轮通过了德国铁路公司重点开展的供应商审核及质量Q2评级审核。作为全球轮轴行业的风向标,德铁标准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铁路中最为严苛的标准。德铁评级从Q3提升至Q2,意味着太原重工轨道公司的轮轴产品在精度和质量上获得国际认可,也意味着其正在成为世界轮轴制造企业中重要的一员。

国内自主,是其三美。国内首创车轮浸入式淬火技术研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50公里中国标动轮轴……近年来,公司坚持独立自主,深耕材料基础研究和成分设计优化,持续提升轮轴产品设计能力,不断在新技术、新材料方面取得突破。“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是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们的技术研发团队在持续壮大,随着高学历人才的不断加入,企业的创新活力也在不断增强。”太原重工轨道公司设计研发室主任魏华成说。

“不负韶华,勇毅前行,我们将牢记领袖嘱托,产业报国,实业强国,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创出更大天地、作出更大贡献!”太原重工轨道公司总经理助理金显贺信心满满。


亲历者说

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金显贺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我们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了解了企业提升轨道交通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能力情况。现在,我想骄傲地向总书记汇报,我们车轮厂一线99.9%的设备已经实现国产化,其中重要加工设备、关键核心设备全都是太重自己设计制造的。

在品牌建设方面,经过6年艰苦奋斗,太原重工轨道公司经营指标增长明显,出口量大幅增长,为全球铁路的高速、重载和安全运输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世界轮轴制造企业中重要的一员,轨道轮轴产品也成为享誉全球的名片,作为一名太重轨道人,我感到特别骄傲。

成绩难能可贵,仍需艰辛努力。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扩大国际化市场,积极开发新产品,在新领域开拓、新材料应用上下大功夫,在提供成套化产品方面创造新的增长点,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车轮检测工部主任 王小平

这几年,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双向发力,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主线,在精益管理提升、降本增效、成本控制等方面出“狠”力、下“狠”劲,奋斗出了一条具有轨道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作为产品检测环节的负责人,就是要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检测好每一片车轮,确保出厂产品零漏检,截至目前,已经连续758天无外部质量反馈。这几年,我们轨道公司产品质量逐年提高。就拿我所在的这条检测线来说,我们的过线一次合格率提升了5.3%,这说明企业的整体质控体系越来越完善,所以越来越多的用户信赖我们的产品,“太重制造”已经成为质量的代名词。

下一步,我将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持续以先进的质量标准引领品牌建设,推动更多的“太重制造”走出山西、走向全国、迈向国际,让产品质量成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车轮锻轧工艺专办 张鹏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轨道公司时,与我亲切握手的画面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深受鼓舞,也倍感振奋。

近几年,我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工作中积极创新、主动求变。我和我的团队“斤斤计较”,力求将关键车轮产品减重工作做到极致,使其材料利用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我们创造性利用有限元模拟仿真技术研究车轮锻造过程流动规律,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参数及模具型腔结构,力求一次性产出合格品;创新应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工具及方法,减少车轮锻造过程的质量波动,大幅降低车轮锻轧废品率。

目前,太重集团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会牢记总书记嘱托,勤学笃行,勇于创新,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立时代潮头,以拼搏奋进的饱满劲头助力企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记者手记

重器之厂 勇毅前行


满眼青绿,满心欢喜。

6月14日,记者来到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厂房前,红色卡车沿路而停,装载着即将运往世界各地的轮轴产品,机械操作的声音不时传来,讲述着这座重器之厂的奋进之路。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视察,勉励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用好我国交通发展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创出更大的天地。6年间,太原重工轨道公司捷报频传:不到1分钟热态锻造成型1件火车车轮,突破德铁车轴Mo喷涂工艺,完成国内首创车轮浸入式淬火技术研究,建成世界最大型楔横轧机,产品出口至美国、德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表里山河,诗画日新。

6年,2000多天,太原重工轨道公司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用实际行动回应着领袖的殷殷嘱托。从一片车轮开始,如今,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可以同时生产火车车轮、车轴、齿轮箱以及轮对压装的制造企业,在世界铁路的高速、重载和安全运输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器一品,尽是真淳。一个绽放在三晋大地的重工业品牌,其背后是几代太重轨道人的匠心传承,是无数次攻坚克难的不舍不弃。相信,太原重工轨道公司将继续以“产品一流、效率一流、效益一流、治理一流”为方向,展现新时代的山西“智造”。